close

「大腦當家」的圖片搜尋結果

最近因為上班的關係很少時間可以看書,但終於有閒下來可以好好欣賞這本書的時候了。

在因緣際會下,得到了這本書,一開始讓我很興趣缺缺,畢竟我還是比較喜歡看小說,

桌上也疊了一大堆的推理驚悚小說還沒看,但不由自主的還是開始翻了這本書。

 

此書作者將大腦工作的分成12個主題,作者本身文字就很有趣,

也將很嚴肅且艱澀的腦科學解釋得很淺顯易懂,再搭配上譯者洪蘭的註記,

讓這本書嗑起來讓完全對於腦科學無基礎的我很快速且愉悅的吸收完這本書。

 

這本書最讓我會心一笑的是作者以及譯者共同在批評那些「小孩右腦開發課程」的地方,

依據作者所言,人類的腦部工作是錯綜複雜的,並沒有什麼方式是可以真的專指開發右腦,

且每個人腦部儲存東西的地方也都會不同,因此並不會因為你做了什麼事情特別「開發」了你的右腦。

 

此書列出12個大腦守則:生存、運動、睡眠、壓力、大腦迴路、注意力、記憶、感覺的整合、視覺、音樂、性別、探索。

前者是指出我們人類靠著大腦的演化以及所衍生出來的生存直覺而活到現在,

且就算到現今人類的生活中依然可從我們對諸多事情的自然反應中看的出來。

藉由這本書,我也意識到了許多我平常的壞習慣像是晚睡、不愛運動、易焦慮等讓我的大腦無法在他的最佳狀態。

此外,這本書也點出了許多教師們可以拿來做參考的指標。

教師們在教學當中最常掙扎且偶有挫折的點是:為何學生無法專心上課?難道我上課這麼無聊嗎?

此書給出了解答。由於一個人的注意力最多只能集中10分鐘,10分鐘後若是沒有新的東西可以再次引起他的注意,

那麼即會失去興趣,開始恍神,找別的事情做。台灣的學生這時就會拿出手機來滑。

因此老師們其實這時就可以丟出一些問題,或是舉一些貼近學生的例子,

拉回學生的注意力後,在繼續往下講。

 

另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章節是,音樂。

我非常同意作者說的學校裡面的音樂課是絕對不能少的。

由於聽音樂除了可以舒緩壓力 (在壓力那章裡面就有講到壓力對大腦有多麼地阻礙發展),

更可以幫助學習、增強社交能力。

這些皆是現今學生應該要加強以及持續的地方。

陶冶學生們欣賞音樂的能力很重要,絕對不是只是聽聽電子樂點點頭跳跳舞就結束。

這讓我開始思考是否以後教課之前可以先放個古典樂,緩和學生的心情,並促使他們能安靜下來專心聽課。

 

再一個是,作者講到「記憶」這件事情。

老師們都很希望學生們可以「教一次就會」,覺得很多基本的觀念為什麼學生就是不會呢?

這些陳述性記憶為什麼就是只停留在短期記憶而進不了長期記憶?

作者指出,根據研究發現,知識要進入長期記憶的固化需要經過十幾年,

那麼這十幾年間其實這些瑣碎的記憶都是存取再某個地方,

只有當你遇到某些事情引發你回想到的時候,

會再將記憶拿取出來重新讀取,記得,是「重新」讀取。

這也就是為什麼許多時候老師們在課堂上教的東西,學生到隔天可能已經忘記90%了。

那就是因為他們沒有做「重新讀取」。因此回家複習以及教師們上課前的複習很重要。

且間斷性的複習比連貫性的複習還要有用。當你想複習一個章節5次好了,

研究指出,你間斷性的,像是隔一天,隔兩個小時再重新看,比你連續看五次還要有效。

但確切要間隔多久這件事情是科學家們還沒有答案的。

 

簡言之,這是一本不錯的工具書,

當你開始感覺腦子鈍的時候可以翻翻這本書,

不僅可以帶離你黏著電腦手機的生活模式,更可以讓你反思自己平常日常生活中有做哪些阻礙大腦發展的事情。

arrow
arrow

    艾薇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